代表访谈:笃行实干谋新篇奋楫争先正当时
建设产业兴盛魅力宜居活力善治新惠济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丰富、数据翔实,从十个方面对2024年的重点工作、重要任务作出安排部署,路径清晰、要点突出,为我们基层抓好工作落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市人大代表、惠济区委书记李新军说。
李新军表示,惠济区将以实施黄河国家战略为带动,以全面深化“三标”活动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和“十大建设”工程为抓手,以大运河智谷片区、花园口新兴产业园、古荥智能制造产业园“三个片区建设”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产业孵化、安置回迁等工作为切口,加快建设产业兴盛、魅力宜居、活力善治的新惠济。
李新军表示,下一步,惠济区将抓牢项目建设,建立首席服务官分包项目制度,构建“地等项目”清单,加快199个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奋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抓好产业孵化,加快建设大运河智谷片区、花园口新兴产业园、古荥智能制造产业园;聚焦全省打造万亿级绿色食品集群,加快中国现代食品产业创新示范园和国际食品贸易港“一园一港”建设;充分运用商务楼宇、在建园区等载体,力争更多企业总部和科研机构落户惠济。抓实安置回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安置问题政府主导,加快已开工安置房建设,强化政银企协同,确保群众尽快安置回迁。
建设轨道交通外环线 扩大郑州“朋友圈”
“郑州作为全国12个蕞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已将轨道交通产业列为支撑中部崛起、支持河南发展、抢抓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重大机遇的重点发展产业。”市人大代表、郑州中车四方轨道车辆有限公司运营主管朱雯说。
朱雯认为,目前郑州市现有的环形轨道交通,虽对核心区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但尚难以满足郑州市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以及城市圈与周边功能区域交流需求。
为提高市郊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理顺城乡交通融合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城郊空间形态,提升新功能组团建设品质,朱雯建议,新建联通郑州市主要功能区域的轨道交通外环线。串联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地铁,形成“四网融合”的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实现面向都市圈的承接功能及各功能区的疏解功能。开辟创新的多式联运模式,实现部分城市物流设施下沉至地铁网点,释放地面空间的同时,创建更多的服务产品,为地铁发展赢取更大的市场面。
朱雯表示,通过外环线建设,可优化郑州都市圈轨道交通布局,提升都市圈各种要素的流动效率,通过更高效便捷的出行体系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同时,也可缩小都市圈空间尺度,适应省市国土空间战略,缓解城区道路拥堵。
“政府工作报告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目标任务,为乡村发展送来福音,让广大农民有了新期盼。” 市人大代表,新密市城关镇甘寨村村民、郑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协会会长王小玲说。
王小玲认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产业振兴是和美乡村建设的基石,文化振兴是和美乡村建设的灵魂。散落在乡村的各类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文化振兴的载体。激活文化遗产,可以有效助力“产业兴旺”“乡风文明”落地见效。
“目前郑州市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逾70项,其中,超化吹歌、小相狮舞、少林功夫、苌家拳、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等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于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王小玲致力于推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下来”“火下去”。
王小玲建议,对于食品类市场化程度高的非遗技艺,加以引导推动标准化;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神话传说进行二次创作,打造文化IP;对于苌家拳、少林功夫等对接市体育局,推动相关传统体育进村(社区)、进校园,让非遗文脉永传承,文化瑰宝闪耀华夏。
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丰富农产品供应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粮油储备体系,建立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对此,市人大代表、河南万邦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云泽表示,这一提法超前谋划、提前准备应对突发情况,保障民生需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
杨云泽介绍,立足全省战略,河南万邦规划投资200多亿元,着力构建河南省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打造以郑州为中心、省内区域物流节点城市为支撑、县域城乡分拨配送网络为基础的“一中心、多节点、全覆盖”体系。截至目前,已实现濮阳清丰、鹤壁浚县、驻马店、焦作、南阳、漯河、洛阳等7个地市项目开业运营,商丘柘城项目即将开业。万邦全省项目成熟运营后,将实现从农产品产地到市民餐桌、从初加工到客户体验的全产业链冷链物流发展模式,打造河南农产品物流自主品牌和冷链物流豫军,进一步降本增效,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丰富农产品供应,确保食品安全。
“在进出口贸易与一带一路方面,万邦市场目前与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并为市场商户提供国际物流、保险、清关、仓储代理、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同时,正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建设100平方公里的境外农业示范园项目,打造中部对外开放新高地,推进资源全球化整合。”杨云泽说。
开展农耕体验研学教育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嵌入式发展智慧农场、农业科普、农旅研学、农耕教育等新场景。”市人大代表、中铁大桥(郑州)缆索有限公司职工张建武说,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
“郑州黄河滩地公园是市民体验黄河文化、感受黄河风情的网红打卡地和后花园,有着深厚悠久的黄河文化和独特丰富的自然资源。”张建武认为,郑州黄河滩地公园对于打造全市青少年自然科普和农耕体验研学教育基地有着先天优势和先决条件,但也面临着从传统生态保护、单一宣教向生态保护基础上黄河文化充分表达、功能丰富完善的迫切需求,亟须进行适旅化开发。
张建武建议,协调相关部门,积极对接各种教育资源,规划农旅融合形式,加大文旅资源倾斜,在园区内开展形式多样的研学教育活动,将郑州黄河滩地公园打造成为自然科普和农耕体验研学标杆教育基地,推动研学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 “郑州样板”
“郑州全面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离不开国计民生重要支撑的电力供应。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更需要与之匹配的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市人大代表,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丁和平认为,协同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郑州样板”是郑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为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河南省也正积极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着力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 丁和平说。
丁和平介绍,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将深刻领会数智化坚强电网“44345”主题要义,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路径,着力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省内先行示范,更好支撑郑州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实施。
丁和平建议,系统开展研究,协同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数智化坚强电网实施路径、技术路线、政策机制等重大问题研究,建设坚强主干网、智慧配电网、柔性微电网、全域信息网协调发展的电网新格局。优化网架结构,着力增强电网气候弹性、安全韧性、调节柔性、保障能力。升级功能形态,坚持数智赋能驱动、电力算力融合,以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动态“电网一张图”为抓手,全面推动“大云物移智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电网业务的深度融合。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联系电话: (工作日白天);夜间、节假日
版权声明:本文由新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