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关于济源市统筹规划建设静脉产业园区的报告
编者按:为学习和借鉴当前成熟的城乡固废处理模式,我市发改委赴新密市浩昌静脉济产业园进行了调研。新密市浩昌静脉产业园,对城乡固废采取“园区化”的集中处置与综合利用,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循环交叉利用,实现了零填埋,与现行的填埋、堆肥、焚烧等常规垃圾处理模式相比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各地相继建成了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城市大型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静脉产业园区,在解决垃圾围城,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我市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和河南省唯一的低碳城市试点,迫切需要规划配套建设城市垃圾综合处理静脉产业园区,以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静脉产业,一词蕞早是由日本学者提出。他们把废弃物排出后的回收、再资源化相关领域形象地称为静脉产业,就如同人体血液循环中的静脉一样。即资源再生利用产业,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通过静脉产业尽可能地把传统的“资源一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源一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实现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浩昌静脉产业园,兴建于2012年,是全国首个城乡固废循环经济产业示范项目,由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设计,中国浩昌环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园区规划投资10亿元,占地500余亩,主要建设称重计量系统、综合分选系统、厌氧发酵系统、塑料造粒系统、热解气化系统、建筑垃圾破碎利用系统、建材制造系统、餐厨垃圾处理系统、活性制肥系统等九部分。2014年建成投产,日处理生活垃圾700吨,生活污泥100吨,建筑垃圾1000吨,餐厨垃圾50吨、年产保温墙砖6000万块,实现了城乡固废无害化处理的目标。
1、统一规划,集中建设。新密市按照“项目园区化集中建设、运营”的模式在市区东南部区域统一规划了静脉产业园区,集中把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市政污泥、工业废弃物、农畜废弃物等固体废弃物放在一个园区综合处置、交叉循环再生利用。同时做好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入驻园区的项目提供基础设施共享,降低企业的建设成本。
2、集中处理,循环利用。新密市在园区内规划了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废弃物等固废处理项目,并制定了相关的废弃物管理暂行办法,做到集中收集、集中处理。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化”的理念,实施项目建设,实现各种废弃物的蕞大资源化利用和单项废弃物在处置时的物料、能源、水的交叉循环互补利用,避免处置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
3、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新密市政府为项目单位提供处置垃圾的环境服务,并授予其环境服务独家特许经营权,采取ppp模式建设各类项目。运营期间,项目单位可充分利用原材料成本低的优势,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再生资源产品,解决了原有垃圾填埋易产生二处污染的问题,使垃圾处理这种公益性事业进入盈利时代。
我市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建设工作起步较早,以玉川产业集聚区为建设平台,集中在工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循环利用领域。2005年,以铅酸蓄电池循环利用生产再生铅的豫光金铅集团被确定首批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7年,以焦炭副产品循环利用的金马焦化公司和钢铁产业循环化改造的济源钢铁公司相继被确定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10年我市被河南省确定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投资建设了一大批以传统产业内部循环化改造和大宗工业固废处理为模式的循环经济项目。大量废弃资源得到回收和再生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经济效益。2014年,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59%,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8%,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79%,均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
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领域,我市目前主要采取垃圾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在2008年引进了上海百川畅银实业公司,投资建设了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初步对填埋的垃圾进行了资源化利用,但现在的填埋场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在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处理领域,我市还没有建立起统一收运和开展集中无害化处理工作,仍然是定点倾倒和随意性的处置。
循环经济是一种在制度保障下基于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在经济区域内进行产业重新分工和布局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整体规划布局和各利益主体的通力合作。从我市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但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
1、废旧资源共享程度低。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市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钢铁、有色、化工等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但这种产业循环仅局限在产业内部,产业与产业之间、产业与社会之间的耦合性还相对较差,资源共享程度较低,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配套不足,企业间由副产物和废弃物形成的互补关系较弱,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循环经济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2、废旧资源回收利用程度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足。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产及生活产生的废旧资源量逐年增加。而废旧资源的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却相对滞后,尚未建立系统性的废旧资源回收体系,自发形成的废旧资源回收站点布局不合理、网络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废旧资源的综合处置能力和无害化处理水平相对较弱,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程度。
3、缺乏统一规划,资源难以共享。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布局,在招商引资方面难以吸引有实力的、专业类的固废处理企业来我市统一实施项目建设。从而使一些规模小的处理企业捷足先登,造成政府投资的公用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低,垃圾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循环交叉利用,不仅资源浪费,而且对环境造成二处污染。
4、缺乏必要的专项扶持资金,限制了循环经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模布局和园区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这些措施的实施都需要有大量的配套资金来支持。目前,以玉川产业集聚区为主导的循环化产业园区建设刚起步,亟待需要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扶持。
一是高度重视。静脉产业园目前尚属新生事物,如果不在全市形成自上而下的重视环境,建立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收运、分类、处置的链条式工作机制,静脉产业园的建立将面临极大困难。建议由市级领导主抓静脉产业园项目建设,玉川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作为静脉产业园建设的主体;市财政对各类废弃物的收运、处置经费予以保障,并逐步推行各类废弃物收运、处理收费制度;市住建局负责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置管理;各镇(街道)负责监督辖区内各类废弃物产生单位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放置;发改、公安、环保、畜牧、商务、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税务、质监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废弃物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全体市民参与到此项工作中。
二是统筹规划。目前,不断有投资商来我市洽谈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餐厨垃圾等固废综合处理项目。为加快项目的落地,实现项目集中布局,统一处理,建议由玉川产业集聚区牵头尽快开展我市静脉产业园区的统一规划和布局,为此类项目入驻提供条件。
三是创新模式。对资源类项目建设应摒弃以往的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只要来投资建设就欢迎的思想,应树立“资源有限,政府搭平台,高效利用,建设精品”的思想来推进,建议以专业化园区建设为平台,实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城市垃圾项目统一打捆,统一招商的模式,引进一到两家实力雄厚的企业进行集中建设。同时加快研究双赢的公共服务项目运作模式即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议由住建部门牵头,提前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PPP合作模式,确定财政支持额度和相关固废管理暂行办法,为入驻企业提供良好的环境服务。
四是财政支持。目前,从国家到省政策层面十分支持园区化的静脉产业发展并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项目进行支持。据了解如郑州、洛阳、新乡等地市也相应设立有专项资金,予以支持此类园区和项目的建设。建议我市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予以支持静脉产业的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由新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