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⑰|绘就增收“幸福图”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2022年,郑州市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底线任务来抓,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聚焦民生福祉,郑州市及时将各项帮扶政策落实到户到人。加强教育保障帮扶、健康保障帮扶、医疗保障帮扶、住房保障帮扶、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帮扶和兜底保障帮扶,兜牢“两不愁三保障”底线。
为确保脱贫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郑州市完善监测帮扶机制。
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确保应纳尽纳。2022年新识别纳入监测户504户1943人。
建立完善精准帮扶机制,强化帮扶责任落实,对按程序纳入的监测对象,及时指定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工作不留空当、政策不留空白。
如何因地、因人制宜开展帮扶?郑州市多管齐下——
以种植、养殖、加工、休闲农业等产业为重点,加大产业帮扶力度。2022年投入资金4亿多元,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40多个,4891户、13306名脱贫户获得收益,户均收益1600余元。
建立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农户多方联动机制,合理设置贷款额度与周期,及时满足脱贫群众产业发展正常信贷需求,实现应贷尽贷。
扎实开展消费帮扶。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模式,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消费帮扶,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带动脱贫人口增收致富,全市共开展消费帮扶活动467次,完成消费帮扶金额125亿元。
2022年实施雨露计划、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62人次,培训脱贫村致富带头人904人次,脱贫人口实现就业24984人次。
通过精准帮扶,郑州市全年消除返贫致贫风险1941户6122人。
多措并举,郑州市的脱贫攻坚成果得以巩固拓展。2022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8111.09元,增长14.14%;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4169.86元,增长18.99%。
产业振兴,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可谓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郑州市坚持把兴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举措,科学谋划农村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通过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出台《郑州市关于推动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全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目标任务、扶持政策等。
紧紧围绕小麦、玉米、蔬菜、石榴等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强镇。全市累计创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7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3个。
以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农业示范园等项目为依托,引导各县(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全市累计创建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4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6个。
加强宣传推介,引领更多市民走进乡村、寻梦田园。推进星级示范创建工作,2022年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14家,总数达48家。2022年全市休闲农业接待1280万人次,完成营业收入8.74亿元。
除了通过发展产业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郑州市还通过扩大就业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不少地方不断加强帮扶,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创业带就业、就业促增收的格局,让农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
60岁的术见朝是登封市石道乡术村村民,在本村的登封嵩少种植专业合作社打工已经4年,说起目前的收入状况,他很满意。“俺家的六七亩地流转给了合作社,每年土地流转费4000多块钱。我在合作社干活,每月收入会有3000多块钱。俺媳妇也在合作社干活。俺俩现在的收入比以前种地要高。”
为促进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增收,郑州市加强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工稳岗就业。2022年,全市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4万人。
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产业发展是关键。下一步,在做优做强特色产业方面,郑州市又有哪些谋划?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引领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主体。郑州市将以全产业链补强和联农带农机制建设为重点,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拓展力强、综合实力强、带动作用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活力,深化拓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构建全产业链格局。到2025年,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实力持续壮大,联农带农能力显著增强,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力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数量突破70家。
产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郑州市将开展绿色食品集群培育行动,树立“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理念,坚持一群多链、聚链成群,实施冷链食品、休闲食品、预制菜等升级行动,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链,做优粮食制品,做强肉类制品,做精油脂制品,做特果蔬制品,振兴奶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现代食品集群。力争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9∶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绿色食品业布局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稳固。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是实现一二三产融合的有效途径。如何进一步优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郑州市将依托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拓展农业多功能,推进农业与休闲观光、科普教育、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融合发展;以精品线路推介、农事节会活动、星级示范创建为抓手,进一步优化休闲农业发展布局和路径,培育一批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农业科普示范基地,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管理规范的休闲农庄。到2025年年底,力争新培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10家以上。
如何立足实际做优做大乡村特色产业?郑州市将挖掘乡村特色资源,重点围绕种植、养殖、加工等行业,因地制宜开发地域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小宗类、多样性、专属性特色乡村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以村镇(乡)为载体,聚焦主导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全产业链建设、全价值链开发,着力提升生产基地、仓储保鲜、加工营销等设施装备水平,培育一批、提升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农业产业强镇,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围绕促进农民增收,郑州持续发力!
版权声明:本文由新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