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作坊到大企业看他如何实现创业梦想
从1993年至2002年,在创业起步的日子里,梦祥的初始团队以家族企业的模式存在,工作人员几乎都是李杰石的家人和亲戚朋友,这时的李杰石,处于一种原始CEO的状态。
在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南方的一些城市市场经济模式已逐渐成熟。李杰石发现,如果想将梦祥的银饰品做出规模,让品牌领先于市场,还是得向当时市场更为开放的南方沿海城市学习。
结束了南下的行程后,李杰石还把目光投向了国外。通过书籍和资料,李杰石了解了更多的国外知名珠宝品牌。他意识到,其实无论多大的企业,都是从手工业者组成的手工作坊,蕞后转型为实现自动化的现代企业。
20多年前,李杰石便以超前的眼光看到,未来,人力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因此,对一个制造行业来说,越早发展机械化,就能提早节约成本,为后续的发展赢得时间与机会。
于是李杰石开始慢慢的让梦祥实现半机械化,慢慢的开启了梦祥现代化的道路。
厂房里的设备有了着落后,李杰石的头脑又转向了营销渠道的建设。“客户是品牌发展壮大的基础。”李杰石说,“新密的厂房稳定后,我就随身带着我们制作的银饰品,开始在河南省内开发客户。”
蕞初梦祥的销售网络,是李杰石靠着一双脚,一步步“跑”出来的。他随身带着自己厂里制作的银饰,到河南各地市给商家介绍。商家一看,做工精致,质量足,就跟随李杰石回到新密的厂房进货。
此时,已经具备销售意识的李杰石并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毫无目的地跑客户,而是有规划地进行着营销。
李杰石说,“我的销售原则是首先稳定好固有的客源,在服务好老顾客的基础上,腾出时间就到河南各市地发展新的客户。”在长途汽车上,他常常捧着一本销售学的书如饥似渴地学习。他目标很明确,出去跑业务一定得有所收获,总是抱着“今天一定能成交”的积极心态。
靠着李杰石的勤奋和产品的口碑,短短几年时间里,梦祥的产品就从郑州卖到了全省各地,年销售额近千万,到了2002年,梦祥在河南的销售网络已经初步形成。
但是李杰石的梦想远不止于此。2002年,李杰石到上海参加世界级的珠宝展,遇见了一位做珠宝杂志的河南老乡,受到启发。于是自2002年起,李杰石也开始带领梦祥参与大型展会,推广产品。
全省销售渠道的建立,为梦祥成长为全国性的知名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时的李杰石并不浮躁、也不心急,他知道,梦祥从全省走向全国,只是时间问题,他创业之初那个关于白银的美好梦想指日可待。
版权声明:本文由新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