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公到豫剧发源地新密市超化镇莪沟村“戏坊窑”采访周大杰、揭密“十八兰”往事。
张培公到豫剧发源地新密市超化镇莪沟村“戏坊窑”采访周大杰、揭密“十八兰”往事。
梨园人尊祭先祖,德孝之风绵延中华。
新密市莪沟村“戏坊窑”文创园是梨园人寻根祭祖发源地,全国18个省市的豫剧“十八兰”的后裔,应共同祭奠“戏坊窑”“十八兰”豫剧发源地师祖。
一代豫剧宗师周海水历时40载,师姐(汤兰香、苏兰芳,苏兰芬,常香玉)师妹“十八兰”,都是周海水大师弟子,星斗日移豫剧的后人数逾百万,遍布全国18个省市500余县,涉及1230个姓氏,其声势之大,范围之广,旷古绝今。
莪沟村“戏坊窑”文创园是梨园人寻根祭祖发源地,既是一部戏曲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戏曲文化传承的发展史。
豫剧人走遍天涯,莪沟“戏坊窑”都是家。豫剧师祖周海水后90年来,斗转星移,岁月沧桑,数以百计的豫剧后裔应不远千里到莪沟村“戏坊窑”文创园寻根祭祖,到豫剧发源地寻根问祖,共话亲情。
5月8日、河南广播电视台《华夏颂》栏目运营部主任、河南省戏迷协会副秘书长张培公,河南省广播电视台《戏游天下》栏目总监郭云龙,郑州慈善总会豫兴爱心帮扶慈善基金负责人杜学峰一行到新密市超化镇莪沟村“中国豫剧戏坊窑开发指挥部”调研。
莪沟村党支部书记范新法,项目开发经理程允,项目服务部杨新奎、周大杰对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在指挥部周大杰和张培公聊了起来。
:你好,我今天想给你了解一下周海水的事。
张总好,我是新密市超化镇莪沟村的周太杰,现年72岁,现在管理天爷庙旅游风景区,对于周海水和戏坊窑以及十八兰,我村老人知道的很多很多,我大伯叫周午须,他常说在1932年周海水在莪沟村北一个窑洞教学生唱戏,前期有汤兰香、苏兰芳、苏兰芬、常香玉、及周海水女儿周兰风,干女儿马金风等人,我大伯常到戏坊窑找周海水大师听戏,他们关系很好,当时生活条件差,学生们吃不饱肚子,我大伯也常救济周海水及弟子们粮食,大师周海水就给我大伯说,让女儿周兰风以你干爸算了,其实我大伯非常喜欢周兰风,从此后周兰风有时间就去我大伯家干家务活,见我大伯就主动叫干爸。
你们村有人去戏坊窑学戏没?都谁去学过戏?
:常去戏坊窑学戏的很多人,大约三十多人,当时莪沟剧团可出名了,我村一个伙夫叫王怀运,在我村剧团开戏是演员,散戏就做饭,周琪的武生戏也是周海水教的,周道的小生戏是周海水手下的贾锁教的,当时我村剧团一个箱官叫杨戏乐,他的名字还是大师周海水起的。
:当时莪沟村的小剧团的演员都是周海水大师教的吧?你村蕞出名的演员叫什么呢?
当时我们莪沟村的剧团演员有黑头魏灿(106岁),红脸候全(101岁),反串范海莹(95岁),头把弦郭林艺(96岁),鼓手钱丙坤(87岁),他们都常去戏坊窑学艺,也很出名。
十八兰是豫剧界的十八朵兰花,她们在你村戏坊窑学戏,你们都知道她们叫什么吗?
当然知道了,她们是毛兰花、崔兰田、罗兰梅、车兰玉、李兰菊、王兰琴、刘兰玉、汪兰巧、周兰凤、张兰宝、张兰秋、陈兰荣、刘兰仙、郭兰仙、祁兰芳、马兰凤、刘兰英、张兰青。
“十八兰”为什么没有汤兰香啊?
张总啊,说起汤兰香我们蕞知道,当时她有个师弟叫赵四,家是我们超化镇王村人,也跟周海水学戏的,汤兰香她是十八兰前的大师姐,和苏兰芳、苏兰芬,常香玉为头部期学生,所长十八兰没汤兰香,汤兰香为“三兰一香”和常香玉为同期学员。
听说当时马金风也在戏坊窑学戏,学戏也非常用功。
是的,马金风是周海水干女儿,周海水对马金风要求很严,记得有一次周海水在教马金风唱戏,马金风唱了十几次都唱不好,把周海水气的一脚把马金风踹倒了,当时我大伯笑着问周海水,那个一脚踹小妮叫什么呢?周海水说是我干女儿马金凤,从此后我们村人这一块的人一见马金凤就叫一脚踹,所以马金凤的外号一脚踹就是那个时候来的。
当时周海水及“十八兰”都演那些戏?
周大杰:那时常演的剧日有:《盗宗卷》、《收岑彭》、《收姬昌》、《收吴汉》、《刘全进瓜》、《申保胥挂帅》、《东吴大报仇》、《枫肖梅》、《汾河湾》、《别窑》、《大登殿》、《困雪山》、《桃花庵》、《卖苗郎》、《秦香莲》、《老征东》、《樊梨花征西》、《虹桥关》、《王文玉投亲》、《斩白士起》等。
当时听说你们莪沟有块地叫戏坊地?
是的,1940年她们科班在莪沟期满毕业。几十个兄弟姐妹,为了生活,周海水就在戏坊窑后买了五亩地,农忙时回来种地,闲时到各地搭班唱戏,自谋生路。1942年以后“十八兰”出科登台,使豫西各戏班中的女演员逐步成为主演,随之涌现了一大批成熟的女性旦角。
1949年解放后,这十八兰姐妹都成长为各地、市、县剧团的主要演员了吧?。
是的,毛兰花大姐到台湾创建了大鹏豫剧团,为豫剧在台湾生根开花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87年病逝于台湾。
听说十八兰还到北京给领导人演出过?
是的,十八兰中的罗兰梅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豫剧演员,头部个率团到北京演出,为豫剧在北京扩大了影响。
周海水大师培养的十八朵兰化为中国豫剧做出了很大贡献。
是的,十八兰的王兰琴在江苏省戏校,李兰菊在新乡市戏校任副校长,汪兰巧原是辉县剧团的主演,后来也在新乡戏校任教,车兰玉在宜阳剧团,后在剧院工作。
:好的,今天谢谢周大杰您的口述,其实周海水弟子常香玉大师,在抗美援朝时为我志愿军捐赠了一架“香玉号”战机,我们向老一辈艺术家们敬礼,好的,我整理一下。
是的、香玉也很爱国,同时今天谢谢张总为“豫剧发源地”莪沟村的“戏坊窑”收集资料,为“十八兰”的开发和传承做贡献。
【整理/张培公/口述/周大杰】
更多精彩内容进入 [新国风频道]
版权声明:本文由新密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